这几天,我国一大批新能源重大工程相继投产,为缓解当前迎峰度夏期间用电压力提供了更多的绿色电能。
煤电要为支撑新能源发展当好“备胎”“拐棍”.近年来,电力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首台套等示范工程都极大地推动了电力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承担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作用,解决煤电行业碳排放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
在面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转换的新机遇时,构建更加多元、清洁、低碳、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已经成为能源产业实现战略性、整体性转型的重中之重。
2022年12月30日,随着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多个光伏电站具备投运条件和并入主网,我国西北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57亿千瓦,装机比例提升至45%。这标志着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超过煤电装机,成为本地区第一大“电源”。
央视网消息:作为天然气“粮仓”的地下储气库,是季节调峰、天然气保供应急和能源战略储备设施。随着近期寒潮天气的影响,我国各大储气库陆续投入供气,应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目前能源保供特别债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专家表示,进入11月,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保供特别债的及时发行,将有效解决发电企业负债率高、融资难问题,为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近期全国多地气温下降,黑龙江、内蒙古等部分地区已经提前点火供暖。随着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供暖季,能源需求大幅攀升。《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多措并举增强能源供应。多地、多企业也密集部署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提前对接资源,“火力全开”加快储煤,为冬季供热...